小
xiaoshu
暑
传
统
节
气
节气介绍
小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经度。暑在这里是炎热的意思,所谓小暑,也就是指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炎热的时候。此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符合这个特点,气温再度开始升高。小暑的到来也提醒着人们,是时候开始防暑啦!
养生原则
饮食有节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似带着热浪。暑气袭来,此时最易感受暑邪,而中医认为暑多夹湿,湿邪易困脾胃。所以在小暑时节,饮食要注意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以淡补为主,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小暑养好脾胃,关键注意两点:饮食适量和忌寒凉。暑湿困脾,运化无力,容易让人出现食欲不振、没有胃口等问题,因此饮食不宜贪多,适量即可,防止食积。
夏天,很多人对冷饮特别偏爱,但脾胃喜温,寒凉伤胃,因此虽然要注意解暑,不过冷饮还是要少吃,最好不吃。
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起居有常
伏天阳气旺盛,日照时间变长,所以在起居上应当顺应阳气,注重“春夏养阳”。应该晚睡早起,不要赖床,如果觉得日间困倦,可以适当中午小憩一会儿恢复精力。
中医认为,汗为津液所化,津和血为同源。如果在夏季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使得大汗淋漓,容易对人的津气造成损伤,时间久了会出现疲倦、乏力,甚至心慌等症状。在气候炎热的小暑,运动宜缓不宜剧烈,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更不能挥汗如雨,建议大家可选择晨练,打太极拳、做八段锦操等都可以。
此外,夏季中午气温最高,阳气最盛,建议大家午间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并尽量减少外出,及时补充水分,以免津液大量流失而出现身体不适。
调畅情志
小暑后天气炎热,气温升高,人的情绪容易波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不良情绪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引发腹泻、呕吐等症状。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所以在小暑前后,一定要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尤其是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夏天要平心静气,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养生方法
养生药膳
干贝金针菇冬瓜汤
主料:冬瓜适量、金针菇适量、干贝几粒
辅料:生姜一片、盐少许、芹菜叶
做法:
1、干贝洗净后浸泡捏碎备用;
2、超市买回的冬瓜圈去皮去瓤后切薄片即可;
3、金针菇洗净去尾部,切段;
4、汤锅放适量水倒入干贝(连泡干贝的水一起哦)和生姜片煮沸,加入金针菇和冬瓜片煮熟关火,加适量盐调味即成。
冬瓜味甘、淡、性凉,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小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解鱼*的功效,尤其适合夏日食用。
蒜蓉苋菜
材料:苋菜、大蒜
辅料:调和油、盐、鸡精
做法:1、大蒜拍碎备用;
2、苋菜洗净去根掰成段;
3、锅烧热倒入少许食用油,放入部分蒜碎爆出香味;
4、倒入苋菜翻炒至快熟倒入剩余蒜碎;
5、翻炒几下至蒜香飘出关火,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做成了这道菜。
苋菜能利湿热解肝*,凉血散瘀,对湿热、肝火旺所致的目赤肿痛、咽喉红肿等有一定疗效;还可以排*减肥,防止便秘。
三伏贴
小暑时节,正是"三伏"天将要开始之前,天气炎热,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寒性疾病的人来说,正是适合进行补足阳气的时候。
而"三伏贴"就是一种在三伏时节使用,方便且有效的夏季养生手段。
“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腹泻、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3、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老寒腿等。
4、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
5、特殊人群:体虚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容易过敏、平常虚弱多病体质偏寒人群。
出诊信息
王伟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老年病VIP病房主任
主任医师
校名中医
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诊时间:每周一、四上午
出诊地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A楼门诊诊室
(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号)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