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高懿
“澄迈福橙、无核荔枝、山柚油等产品,都已成为我家餐桌上的‘熟面孔’。”时下正值桥头地瓜采收期,前来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游玩的张海景买了两箱桥头地瓜。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些年来,澄迈农产品频频登上超市柜台、电商平台,不少还标注了“地理标志产品”,十分畅销。
地理标志产品是地方特色品质的保证和“金字招牌”。如今,购买带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也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单位,澄迈正深入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让头顶“国字号”地理标志的农产品飘香岛内外。
日前,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海南日报记者陈元才摄
重培育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再“上新”
又到荔枝上市季。3月26日,在澄迈县陆侨无核荔枝基地,基地工人王传艳正围着余棵荔枝树打转,专注地检查挂果情况,观察果皮是否开裂、叶片有无发黄等。
澄迈无核荔枝是该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在澄迈县的11个乡镇中,种植无核荔枝带动发展的就有7个乡镇。
王传艳告诉记者,地理标志产品有着严格的培育标准,无核荔枝也不例外,需要种在专门的有机土壤并使用特殊的种植手法,“比如,施肥很关键,需要特别注意荔枝花期的肥料供应,在开花之前,要多提供一些氮素,用来支持开花的消耗。”
澄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年无核荔枝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该县种植户从2家发展到9家,种植面积从亩发展到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0%,年产量达吨,产值达2.25亿元。
有了这样的成功经验,澄迈县正按照“立足一个资源优势,围绕一个产业链条,抓好一个地理标志,富裕一方人民群众”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培育,提升地理标志商标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
近日,一条喜讯自远方传来:该县再添两件“国字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澄迈无籽蜜柚”和“澄迈山柚油”。
日前,在澄迈县万昌苦丁茶厂内,工人正在制茶。海南日报记者高懿摄
促保护凸显地理标志品牌效益
年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被列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名单、全国“土特产”名录,位于主产区的沙土村户均收入从年的1.8万元增长到年的15万元……沙土地里“淘金”,小小的桥头地瓜做到了。
“自年澄迈县实施商标战略和商标富农工程以来,澄迈全力打造桥头地瓜‘金字招牌’,地瓜产业迅速发展。”桥头地瓜产销协会副会长王永敢说,特别是在年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澄迈桥头地瓜”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桥头地瓜的“地理标志”光环,让市场对其的品质要求很高,这也意味着澄迈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尽量避免出现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情况。
“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王永敢直言,桥头地瓜实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对每一箱桥头地瓜都建立种植档案,统一检测、包装、定价和销售,并免费提供种植、销售培训。
王永敢拿起桥头地瓜包装箱告诉记者:“桥头地瓜‘一箱一码’,消费者扫描纸箱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