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两座山,过两趟河,守护好这片林子。”自从当上了护林员,这就是我每天雷打不动的行程。
我叫蔡德玉,是余庆县龙家镇先锋村寺堡组的村民,家住先锋河畔,背靠大山,出门见水,三五亩土地一年种不出几粒粮食。
能活到现在也是我的福气,小时候的一个意外,背部严重骨折,那时候穷得叮当响的家,医院治疗,险些就此丧命。虽然勉强捡回了这条命,却再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直立,落下了终生残疾。
那时候的家庭条件可养不了闲人。虽没有正常人的体魄,却在生活面前,不得不像正常人一样劳作,从小就跟随者父辈,砍柴烧炭,捕鱼换钱。
后来,结婚了,迎来了两个孩子的出生。妻子虽然右手残疾,但勉强能操持家务、种点庄稼,想着凭着自身烧炭打渔的手艺和妻子的勤劳,生活总能过得去。
柴越砍越少,鱼越捕越少,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里的日子显得捉襟见肘,在现实面前,生活一次又一次让这个原本拮据的家显得摇摇欲坠。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这一片山和这一湾水却没有给予我们这个残疾家庭坚实的依靠,尽管每天早出晚归,节俭开销,基本的生活维持依然显得那么困难。
村里了解家里的情况,于年将我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看不起病的问题解决了,但贫困户的帽子,让我和妻子心里总有个“疙瘩”。
在政府的帮助下,不再砍树,节制捕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业发展上,我和妻子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誓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核桃、药材、苦丁茶,什么赚钱就种什么,猪、牛、羊、鸡、鸭、鹅,什么赚钱养什么。
好日子是勤劳干出来的,在我和妻子的努力下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手里有了俩余钱,看着门前乱糟糟的院坝,我和妻子一合计,拉来沙子水泥,自己出力,硬化了。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连接家里的一公里入户路也硬化,同时改了厨房、修了厕所,房前屋后面貌焕然一新,出门都不沾泥了。
年,我和妻子郑重向村里递交了脱贫申请书,在镇村的综合评估下,同意我家脱贫。至此,我和妻子心里的“疙瘩”才彻底解开。
今年,长江流域十年禁捕,我们的渔船不再下水,虽然少了捕鱼的收入。但村里考虑到我的具体情况,为我安排了护林员的岗位,收入更加稳定。咱兜里有钱了,心里就踏实了。今年的收入算下来,我们全家达到了多元。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的捕鱼、砍柴到现在的护林、养殖,不但是身份的转变,更是收入的增加。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我们的生活也更好了。通讯员代鑫整理
编辑蒋洪飞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