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贵州茶产业恢复、稳步、快速、跨越发展的70年。
70年,贵州茶产业亮点纷呈,可圈可点;70年,贵州茶产业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凭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为贵州百万茶农铺上了一条致富路,茶产业成为贵州农村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民生产业……
年,贵州茶园面积仅4万亩,茶叶产量吨。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茶产业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现在,贵州茶园面积突破万亩,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
贵州已形成五大茶区和43个重点产茶县
-
恢复发展 科研与加工领跑全国
从年开始,贵州垦复改造原有茶园的同时,当时全国各地茶叶科研机构中技术力量最强,人才最多的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生态分区等科研成果在全国不仅填补了空白,而且产生了深远影响。
70年代,贵州省茶科所经过多年研究的茶树密植免耕快速高产栽培技术成为我国茶树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因其具有成园快、产量高、品质优、省工、省肥、技术简便等显著优点被国家科委列为向全国重点推广的农村实用技术,吸引了全国16个产茶省(区)1万余人次到贵州参观取经,并在14个省(区)大力推广。年,该项研究成果荣获联合国科技信息促进系统(TTPS)“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这一时期,贵州茶叶科研水平不仅领先于全国,其生产的产品“黔红”“黔绿”承担了国家大量的出口任务,畅销国际市场,成为国家茶叶出口重要省份和全国边销茶五个生产省份之一。
通过30年的不断发展,到年,全省茶园面积已发展到63.16万亩,茶叶产量达到吨,茶叶收购量、销售量和出口量分别为.75吨、.7吨、.7吨。茶叶出口占全省出口商品收购值的13.1%,在全省出口产品中名列第一。
-
稳步发展 改革调动农民种茶积极性
年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茶积极性。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贵州省茶科所、湄潭茶场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使全省茶叶科研与茶叶生产逐步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时期贵州茶叶发展的重要特点。
年4月,湄潭县核桃坝村支部书记何殿伦在贵州省茶科所支持下,带领村民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种下了亩茶园,核桃坝村也因茶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全省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年7月,贵州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指示》,调动了集体和个人发展茶业的积极性。年“都匀毛尖”被商业部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年贵州茶叶开始注册商标,当年共有2家企业注册了商标。到年,全省注册茶叶商标35个。
年,贵州省茶科所选育品种“黔湄号”“黔湄号”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位列同期认定品种前2名。
-
快速发展 一批茶叶主产县脱颖而出
年,贵州茶叶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贫困地区“八五”区域性产业发展计划》,茶叶作为其中的实施内容,得到了大力扶持。年全省茶园面积比上年增加20万亩以上,出口额达万美元以上。年贵州省名牌战略启动,当年共有4个茶叶品牌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
贵州省茶科所及各地技术监督部门从年开展了茶叶生产技术综合标准化研究,提出了茶叶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基本框架,全面开展茶叶产品的定期监督检验,指导企业编制企业产品标准。
年,湄潭、晴隆两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20个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并于次年经验收合格后确认为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县达标单位。
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建设第3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余庆县成为国家级苦丁茶标准化示范区。同年,贵州首次开展有机茶认证和启动茶叶出口规范化扶持工作。年《贵州绿茶》地方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年贵州首次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广交会、昆交会等国内展会。5家茶叶企业共7人次参加了中国贸促会和贵州省商务厅支持并组织的国际市场考察活动。
到年,全省各地开始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茶叶市场和服务业建设初具规模,湄潭、正安、道真、黎平、平坝、西秀等茶叶主产县相继出台了推动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很多产品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大奖,4家茶叶企业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湄潭县西南茶城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九批定点批发市场之一,湄江镇建立了全省首个茶青专业批发市场,一批茶馆、茶楼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明区、贵定县、湄潭县先后举办了各类型茶文化活动。
茶事活动
到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89.6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29万吨,分别比年增长72.6%和1.87倍。
-
政策扶持 茶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贵州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黔党发〔〕6号文件《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一出台,在全省很快掀起茶产业发展的热潮,贵州省结合产绿茶的优势,响亮地提出了“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口号,其目的就是将贵州打造成“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在贵州”区域名片。
自年开始,贵州茶产业从小到大,贵州茶品牌从弱到强,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仅通过短短7年的发展,在全国奠定了茶叶大省的地位。
为全面提升贵州茶产业提质增效,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黔府办发〔〕19号《贵州茶产业三年提升计划》,从基地、品牌、科技、质量安全、品牌、文化等8个方面用三年时间进行提升。
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总结年以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站在当前和今后我省茶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出台了黔党发〔〕22号《关于建设茶业强省的实施意见》文件。
年,经过3年时间的不断努力和申报,“贵州绿茶”通过国家农产品登记保护产品认证,成为全国省级茶叶类第一个国家级农产品登记保护产品,在全国业界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