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叫小暑节气。年7月6日进入小暑。
小暑来了
小暑到来,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小暑诗词——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三侯
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有十五天的时间。古人从实践中概括经验,将这十五天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三候”了。
小暑节气的三候分别是: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似带着热浪。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唐·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写道“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在这一节气中,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小暑习俗
晒衣书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翻晒冬衣和藏书以防发霉虫蛀。
食新“食新”(食辛)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小暑饮食
吃藕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吃伏面正所谓“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面从三国时期就开始广为流传,北方有不少地区小暑都会吃伏面。
喝羊汤北方则会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第一可以滋补身体,第二“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这样能够增加阳气
小暑.07.06小暑养生
饮食清淡夏日饮食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健康提示: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控制情绪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防止湿热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健康提示: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小暑.07.06小暑谚语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小暑小禾黄。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
SLIGHTHEAT
暑
祝各位看官小暑快乐!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