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有一味药暗含时令感,代表着入秋的讯号,那一定就是芡实。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又因其果实上的花萼退化后形如鸡喙,又有“鸡头米”、“鸡头果”之称。
通常人们会在8至9月种子成熟时采收芡实,取种仁,晒干,成为大家餐桌上的时令风物,此时也就意味着暑尽秋至。芡实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和人参一样,有健脾祛湿、益肾固精、平补强身的作用。因此,芡实也被誉为“水中人参”。
中医认为,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二经,而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又强过莲子。《本草崇原》里说它“禀秋金收敛之气”,秋季易燥,芡实可以润燥但不寒凉,所以特别适合在秋季吃。
秋季吃芡实的大理由1、健脾祛湿
即将白露,但有些地区还是四十几度的高温,暑湿未尽,秋燥渐起,想要祛湿不干燥,就可以食用芡实。它能排湿,又能补充津液,所以古人说它是“去邪水而补真水”不是一味地“泄”,还能养人不伤阴。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一方面,芡实可补益脾胃,强化运化功能;另一方面,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重。对于人体来说,芡实既给力,又加油,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脾虚夹湿的人食用。
2、益肾固精
《本草从新》中说芡实能“补脾固肾,助气涩精”,《神农本草经》中也把芡实列为药中上品,谓其“甘,平,无毒。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人耳目聪明”,足见其固肾气、益精封髓之功。
芡实与莲子相似,味甘补益,涩能收敛,能益肾固精。治肾虚不固之腰虚酸软,遗精滑精,常与金樱子相须而用,如水陆二仙丹。芡实也常与补肾、收涩之莲子、莲须、牡蛎等配伍以增强疗效,如《医方集解》中的金锁固精丸。
、平补强身
秋季是进补的好季节,但此时还不适合大补。我们进补的原则是既要养分,须臾补养,又要简单消化吸收。芡实就具有这一特色,一般人体在食用过芡实以后,再吃其他的一些补品就能让消化系统适应了。
三大顺时食方芡实薏苡仁炖老鸭?
原料:芡实、薏苡仁、山药各15克,陈皮5克,老鸭肉克,瘦猪肉克,生姜片,黄酒少量。
做法:鸭肉去毛洗净切块,瘦猪肉洗净切块,将芡实、薏苡仁、山药洗净,与鸭肉、猪瘦肉一同放入砂锅,加入生姜、陈皮及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去浮沫,再用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黄酒即成。
功效:健脾益肾、滋阴养胃。用于神疲乏力、腹泻、尿频或见腰膝酸痛、下肢水肿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芡实山药粥?
原料:芡实0克,粳米、鲜山药各克,白糖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粳米淘洗干净。锅中倒入适量水,先放入芡实煮软,再倒入粳米、山药,煮至粥成,加白糖调食。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功效:补虚劳、健脾益气、止泻止遗,对脾肾两虚所致的各种遗泄症均有食疗作用。适用于肾虚精关不固、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者;脾虚湿盛、久泻不愈患者。
慕林间
樱花薏米苦荞茶?
茶包配料:樱花、薏米、黄苦荞、五指毛桃、栀子、茯苓、蒲公英、赤小豆、炒大麦、陈皮、枸杞、芡实、桑叶
冲泡法:将茶包倒入养生壶,开水冲泡,焖~5分钟,至茶汤澄澈清亮即可饮用,可续杯~ml的水。
熬煮法:将茶包倒入养生壶,加入~ml的清水,煮5~10分钟,至茶汤澄澈清亮即可饮用。
煲汤法:用~ml的清水熬煮8~10分钟,滤出药材,将茶汤与其他煲汤材料慢炖。
功效:健脾祛湿、边清边补、利尿消肿、润肠通便、减脂降糖、抗炎解毒。
注意:樱花薏米苦荞茶的茶包经过科学配比,1味道地药材均经过麸炒工艺处理炒至熟茶,寒性弱,更适合大多数人的体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