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江湖外传古城小面辣来传奇
TUhjnbcbe - 2024/12/31 20:20:00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https://m.39.net/disease/a_p1msy52.html

我有一座千年古城。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五公里的钓鱼山顶,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米。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壁垒悬江,城周围十二三里,均筑高数丈的石墙,南北各建一条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墙;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可谓兵精粮足,水源充足;江边筑设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庆(今重庆市),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地势十分险要。

年。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钓鱼城西北角,王辣壳搭棚的脚店里来了一对挑着菜担子的特别客人——说他们特别,是因为那长者是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脸上,一双灰白的眼睛胀鼓鼓地直视着前方,那茫然的眼神却像要穿透眼眶,奔涌向前。他身边的年青人赶紧三步并着两步靠着脚店干檐口搁下自己的担子,又动作麻利的小心扶着年长者肩膀上的担子,帮助慢慢卸下担子,再顺溜排放在干檐口。那年青人看上去才二十来岁,两眼闪神光,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书生模样。

王辣壳心里叹了口气:唉,这战乱年头,瞎子也罢,书生也罢,免不了还得靠苦力为生。

王辣壳急忙上前唱了喏,掀起麻布围腰掸了掸长木板凳的灰尘。年青人把老人搀到桌子旁坐下。老王头端上一壶苦丁茶,往土陶瓷茶杯冲了两杯茶水。年青人赶忙起身唱喏道谢,双手接过,递给长者。

长者呷了两口热茶,皱了眉头,很快又舒展开了。年青人作揖请问:有劳店家,这是什么茶?苦中回甜。

王辣壳知道对了味,爽快答复:客官,这是我们乡野自产的苦丁茶,止渴降火,疏风清热……王辣壳的话头突然卡了壳。俗话说,“当着和尚莫骂秃驴”,他不敢往下说“舒筋明目”。

瞎子倒是大气,呵呵一笑,明白了,这苦丁茶,不光是您老说的好处,明目生津、解毒消疮的功效也都是有的。

两人慢慢品茶,倒不着急点菜。

这时,梳着两个“羊角”的孙子蹦蹦跳跳过来缠着王辣壳:爷爷,喝开开,吃莽莽。

王辣壳指着屋后头,快去叫婆婆给你下莽莽。

孙子闪着两个“羊角巴”,跑到后堂去了。

老者努了努嘴,年青人又抱拳起身询问:有劳店家,请问刚才这个‘莽莽’是什么吃食?

王辣壳作揖回礼,吃莽莽,是我们这一带地方的土话,意思是吃饭。细娃子闹的是‘吃面’。

盲眼和慧眼对视了一下,长者点点头。年青人说:店家,麻烦您就先筛四碗‘莽莽’。一碗拌面、一碗偏生硬、一碗多加蔬菜、一碗多加油辣子。

王辣壳一边喜笑颜开地往后厨铺排老婆子,好咧,干熘、提黄、加青、重辣各一碗。一边回头奉承,听客官点面,就知道是内行高手。

老者摆摆手,吃的趟数多了,也就熟了。王辣壳很想问他是在哪里吃的趟数多了?又不敢多打探。

两位客官慢慢呷茶吹闲篇。盲眼人掰起手指母,让人疑惑他莫非是装瞎?他们的闲篇,聊的却是当前军情。二月二日,率军渡过鸡爪滩(今钓鱼城东北鸡心石),驻于城东石子山。三日,亲督诸军攻钓鱼城。七日,攻一字城墙。九日,猛攻镇西门,王将军坚守。三月,连续进攻城东之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等处,守城军民顽强抗击下,均遭失败。四月三日,连降大雨20天。二十二日初晴,偷袭城南护国门未逞。次日深夜,攻破城北出奇门至嘉陵江一侧的一字城,王大人率勇士力战夺回。上闻讯,下诏嘉奖,鼓励合州军民。

王辣壳听了,心头又惊又喜,儿子王大辣进军营修战船,儿媳妇香菇去相帮洗衣煮饭。他们先前还能偷个空回家,说是有些军士四肢沉重、头脑昏沉、还经常犯困。年轻力壮时长年开船在外的王辣壳知道准是军士们受不了阴冷多雨天气,叫儿子多带些辣子海椒、老姜大葱,让军中伙夫煮面条时,就添加油辣子、葱、酱、醋等多种作料调味,帮助将士驱除体内寒气。

这几个月战事吃紧,儿子儿媳都没有回来,老两口心头着实担惊受怕,现在总算松了口气。

盲人的长指甲蘸茶水点在桌子上,正在信口开河:那次,中贵人来合洲宣旨,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哪样的吃喝才能把中贵人哄得高兴?虽说是上蒙尘就简,你想啊,中贵人天天在上身边,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是合洲这山野边城,小吃太粗太土,上不得台面。琢磨三天,难下决断,幸亏王大人原是地面上走街串巷的人物,啥都吃过,便举荐出要老朽做面食点心:担担面!你道为啥众官员一齐称好?因为打听到这位中贵人在老家的时候也是无辣不欢……

这时,年青人忍不住双手抱拳,作了一个长揖,是啊,师傅,我们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按照您老人家的绝活做出来的面点,他不爱吃,反倒奖赏银两,为啥呀?

老师傅捋了捋花白胡须紧闭的眼角也笑开了萝卜花。小子,他哪里是不爱吃面点呀!当时,我一个瞎子老头怎么敢去见中贵人,我就只在门帘外面站起,安排你进去献面点。你好生回忆,讲一讲那天的情形嘛。

年青人还是一脸茫然,困惑的表情似乎超出盲脸十倍。

师傅,一般面点是捏一撮芝麻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愈吃愈没味儿。您的高招是先盛半碗面,拌匀作料,便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面,拌匀后又洒一次芝麻。这样一直吃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您老人家还有另一手绝活是,芝麻不用整粒的,而是先使铁锅炒过,再拿擀面杖压碎。压碎了,里面的香味才能出来。芝麻必得炒得焦黄不糊,不黄不香,太糊便苦;压碎的芝麻粒还得粗细正好,太粗费嚼,太细也就没嚼头了。这手活儿我们明知道也学不来,每次总是需要您老人家亲自来洒。

老人有些不耐烦了,过筋过脉的窍门,我都传授给你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靠你各人慢慢去悟。你继续讲嘛。

年青人接过话头,我双手把面点捧到中贵人面前的桌上,然后退后几步,垂手而立,说是听候吩咐,实是请好请赏。没想到中贵人正要尝尝合洲担担面,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一下子把面碗打落在地,碎瓷乱飞,面汤泼了满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我也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贵人为啥犯怒?

瞎眼老人接过话茬,是啊,我当时也是扑通一声跪倒地上。眨眨我的瞎眼,猜到中贵人以前没吃过合洲担担面,不知道洒在浮头的碎芝麻是啥东西,一准当成不小心掉上去的脏土,要不哪会有这大的火气?可这样,难题就来了——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贵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贵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丢饭碗,搞不好更要掉脑壳。说不定还要连累王大人,是不是想谋害朝廷命官?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中贵人开口说那是脏东西。那话一出,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我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你们当时大概也瞧见了,我把脑壳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贵人息怒!小人不知道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你以为是怎么回事?我实话告诉你吧,中贵人这才明白,刚才面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麻。明白过后便想,合洲偏远地方,人性练达,心灵嘴巧。一个帐下厨子,更是机敏过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做脏土,三两句话,既叫自己明白,又给自己面子。这聪明是在朝廷高官中间也是绝没有的。可能,他又想到王大人戍守边穷地方不容易,于是乎,他才心生喜欢,便说:“不知者当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他也顺坡下了),但你们的合洲面点助了军民大力,也该嘉奖!来人呀,赏银五十两!”这一来,我糟老头子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叩头谢恩,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都说瞎子会说书,果不其然。“上”,莫非是指的当今理宗皇上?王大人,莫不是合洲军民人人称道的本家王坚将军?他可真是顶天立地响当当的中华英雄啊!难道说你们是王将军帐下大厨?中贵人怎么会也喜好这口登不上堂的担担面,一口没吃还奖赏?还有,还有,人家做面点的祖传秘诀,怎么肯这么轻易就摆龙门阵泄露机密?

王辣壳听得发呆,完全以为自己是白日做梦。

年青人一叠连声的喊:店家,辣来,辣来。一语惊醒梦中人,王辣壳迷迷糊糊地摇头,什么拿来?我不收军爷的面钱就是了,不用拿来。

老婆子颠着一双裹腿小脚,端出糊辣壳海椒罐,赔笑说:老糊涂,还不快点给客官拿辣子!就是拿你这个糊辣壳!

王辣壳憨憨地摸着自己的脑壳。

两位食客擦擦下巴,直呼:干溜过瘾,汤面美味。结账时,王辣壳两口子死活不肯收钱。老瞎子挥挥手,也不勉强。

这对“奇人”担着菜箩筐走了两步,年长者回头,对王辣壳意味深长地说:手艺人的能耐全在手上,好好琢磨,自然通透;本味不错,可以更加筋道。店家,等仗打完了,一家人安安稳稳出城去,把您的煮面诀窍也要带出去哟。”王辣壳这才明白,老厨子今天是安心传授煮面的祖传秘方。老两口叉手作揖,千恩万谢。望了望老城墙,远处隐隐约约又传来叮叮咚咚敲击城墙根的噪声。他在心里嘀咕:敌人又要开始攻城了。我们还能出得去吗?老瞎子仿佛“看”穿他的心事,朝向城墙方向,咬牙切齿、一字一顿地说:放心!王将军说了,人在,钓鱼城在;他人不在,钓鱼城也在,绝不许敌人伤害老百姓一草一木、一人一命。

老婆子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了起来。原来那桌边抹帕底下,还压着一块碎银,正好是四碗面的价钱。一时间,老两口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血雨腥风,漫长的一年又一年倚门悬望。时间为公元年,王辣壳的儿子王大辣和儿媳妇香菇终于回了家。王大辣留眼抹泪地讲述:探报消息,崖山海战败了,陆秀夫背少帝跳海,十万军民慷慨赴死,甚为壮烈。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将军这才弃城投降。弃城后,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一说36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

王大辣一家人悄悄地找遍了钓鱼城里外,却没有老瞎子和书生踪影。

我有一座千年古城。一条又一条的老街,一门胜过一门的艺术。斗转星移,街头巷尾的担担面已经华丽蜕变,大明公道地走出了古城,走进了主城,走向了国内国外,走到了线上线下。

王辣壳的第30代传人王利亚的夫婿陈元世,正在和朋友戴海涛琢磨重庆小面的品牌名称。

陈元世微笑拱手:娘子,哆来咪多来辣,多来索索多来辣!辣来,辣来!

王姑娘嗔怪地一笑,相公,我看你现在也是无辣不欢哟。

巧手打开一包“糊辣调料”,淋在面碗上,用筷子搅动了几下。一下子香气扑鼻。哦,老天爷,这是哪样神奇的东西?原始的那股味道,刚被磨过的新鲜的气味,还带着浓浓的豆香。也不是豆味,好像是芝麻味?总之是焖秋秋的重庆味!

好吃惨了!这个味道对头!戴海涛灵机一动:我们的重庆小面干脆就叫“辣来主义”吧。

魔幻重庆千与千寻。穿越似千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站在重庆城的制高点,如此魔幻的重庆,如此魔幻的重庆小面,你还不快快来体验一下?

作者简介:

素述,本名周永素,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南山风》文学杂志主编助理;《诗缘报》执行主编;曾出版散文专辑《素也有颜》。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湖外传古城小面辣来传奇